沙市北京路是荆州市沙市区最为繁华的主干道,呈东南―西北走向,全路分为北京中路、北京东路、北京西路三段。1958年修建北京中路,最宽处为50米,人车分流,路中间是双向汽车道,南北各有绿化花木带隔开慢车道,南北慢车道旁是10―20米的林荫人行道,这在上世纪50年代非常超前,全省少有。江汉平原最大的江汉电影院、农业部水产研究所大楼、江汉商场、洪门路粮店、市六中学、市五中学、财政局、地方产品展销门市部、纺...
沙市三民路旧闻(一)崔忠培(湖北荆州)迎禧街和板门子“春花秋月何时了,往事知多少”。在沙市三民路上,我随家迁徙四次,目睹了国民政府的败走,新政权的建立、巩固和发展。少年时期的些许记忆,还在心灵深处埋藏。上世纪三十年代初,驻沙市国民革命第十军军长徐源泉,组织地方绅士成立了沙市市政整理委员会,聘请王信伯任总工程师,四川巨富童月江任总施工,历经三年,先后完成了一批重要工程。使沙市
沙市有三千多年悠久的历史,春秋战国名津,又称夏首,为楚国郢都外港,唐名沙头,又称沙市。尔后成为南北商品转运口岸。清光绪二年(公元1876年)订立的《中英烟台条约》准许英国轮船在沙市停泊,1895年《中日马关条约》辟沙市为日本通商口岸,1898年又订立了《沙市日本租界十七条》,在沙市划了日本租界,使沙市成为帝国主义掠夺江汉平原资源的港口和倾销洋货的市场。…000000000000000
郢都(纪南城)的市声(下)李开进六、王者的诵诗之"声与丰肉嫩骨的舞声春秋时期,郢都(纪南城)楚王宫、贵族卿大夫官邸时常传出《楚人诵子文歌》、《楚人为诸御己歌》、《接舆歌》、《孺子歌》、《优孟歌》。楚王和贵族卿大夫在朝聘、宴会、出征、凯旋之"时往往要用诗歌来宣示自己的意愿,自己治国的方略,显示才华与高雅。楚庒王十七年(公元前597)楚庒王在邲之"战中大获全胜。在庆功晏会上,大夫潘党建议“筑武军
一枝春色过河桥——塔儿桥和塔桥路袁策明塔儿桥在明代初建时称为塔桥,中间并没有一个“儿”字。袁中道有一首七绝即为《塔桥晚步》,还有一首五律亦为《塔桥春游》。是什么时候在塔桥中间加上一个“儿“字的呢?笔者认为至迟是在清代初年。因为在1794年绘制的地图上,其地就明确标注为“塔儿桥”。塔儿桥因何得名?系因桥北
五章华台旁有一宽阔的水面,原名章台渊水,东北行经周梁玉桥、三板桥、过白水滩、玉湖、豉湖流入长湖、潜江、沔阳乃至汉口。由干渊的容量有限,若迂来水过猛,突破渊内停蓄能力,就要渍水成灾。《沙市志略》曾记戴,明嘉靖三十三年,告假居家的张居正得知此事,立即组织乡民,疏通河道,使渊水与多湖联通,具备了抗涝能力。为了铭记他的功绩,便将此渊改称太师渊。也由此,这里也成了水产品的集散地。渊内停满了各地的渔船,岸边渔...
水乡小镇草市草市,我生长的地方。这个前江陵小镇,距荆州东门约三四华里,走小路到沙市不超过5华里。小镇有5条街巷,主街横贯南北约长两华里,街北叫北头,南边叫南头,中间有条丁字小街直通大码头。草市街道狭窄,两旁多是木板瓦房,砖木结构的不多,两层楼的房子,更是寥寥无几。施廷枢《府志·纪乡镇》载:“沙、草二市,为江陵诸市之"最大者。”草市的街市里,七八十家店铺一家挨着一